
技術知識
伺服與變頻器有什么區別
變頻器即是為了將工頻交流電變頻成合適調節電機速度的電流,用以驅動電機,如今有的變頻器也可以完成伺服操控了,也即是可以驅動伺服電機,但伺服驅動器和變頻器仍是不一樣的!可伺服和變頻器的差異終究是什么,請看東莞電機小編為您分析。
一、伺服與變頻器的定義:
變頻器是使用電力半導體器材的通斷作用將工頻電源改換成另一頻率的電能操控設備,能完成對交流異步電機的軟發動、變頻調速、進步工作精度、改動功率要素等功能。變頻器可驅動變頻電機、一般交流電機,首要是充任調節電機轉速的角色。變頻器一般由整流單元、高容量電容、逆變器和操控器四有些構成。
伺服體系是使物體的方位、方位、狀況等輸出被控量可以跟從輸入方針(或給定值)的任意改動的自動操控體系。首要任務是按操控指令的請求、對功率進行放大、改換與調控等處理,使驅動設備輸出的力矩、速度和方位操控的十分靈活便利。
伺服體系是用來精確地跟從或復現某個進程的反應操控體系。又稱隨動體系。在許多情況下,伺服體系專指被操控量(體系的輸出量)是機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快度的反應操控體系,其作用是使輸出的機械位移(或轉角)精確地跟蹤輸入的位移(或轉角)。伺服體系的構造構成和其他方法的反應操控體系沒有原則上的差異。
伺服體系按所用驅動元件的類型可分為機電伺服體系、液壓伺服體系和氣動伺服體系。最基本的伺服體系包含伺服履行元件(電機、液壓缸)、反應元件和伺服驅動器。若想讓伺服體系工作順暢還需要一個上位組織,plc、以及專門的運動操控卡,工控機+PCI卡,以便給伺服驅動器發送指令。
二、伺服與變頻器的工作原理:
變頻器的調速原理首要受制于異步電動機的轉速n、異步電動機的頻率f、電動機轉差率s、電動機極對數p這四個要素。轉速n與頻率f成正比,只需改動頻率f即可改動電動機的轉速,當頻率f在0-50Hz的規模內改動時,電動機轉速調節規模十分寬。變頻調速即是經過改動電動機電源頻率完成速度調節的。首要選用交—直—交方法,先把工頻交流電源經過整流器轉換成直流電源,然后再把直流電源轉換成頻率、電壓均可操控的交流電源以供應電動機。變頻器的電路一般由整流、中間直流環節、逆變和操控4個有些構成。整流有些為三相橋式不可控整流器,逆變有些為IGBT三相橋式逆變器,且輸出為PWM波形,中間直流環節為濾波、直流儲能和緩沖無功功率。
伺服體系的工作原理簡略的說即是在開環操控的交直流電機的根底上將速度和方位信號經過旋轉編碼器、旋轉變壓器等反應給驅動器做閉環負反應的PID調節操控。再加上驅動器內部的電流閉環,經過這3個閉環調節,使電機的輸出對設定值跟隨的精確性和時刻呼應特性都進步許多。伺服體系是個動態的隨動體系,到達的穩態平衡也是動態的平衡。
三、伺服與變頻器的共同點:
交流伺服的技能自身即是學習并使用了變頻的技能,在直流電機的伺服操控的根底上經過變頻的PWM方法仿照直流電機的操控方法來完成的,也即是說交流伺服電機必然有變頻的這一環節:變頻即是將工頻的50、60HZ的交流電先整流成直流電,然后經過可操控門極的各類晶體管(IGBT,IGCT等)經過載波頻率和PWM調節逆變為頻率可調的波形類似于正余弦的脈動電,因為頻率可調,所以交流電機的速度就可調了(n=60f/p,n轉速,f頻率,p極對數)。
四、伺服與變頻器差異在于:
1、過載才能不一樣。伺服驅動器一般具有3倍過載才能,可用于戰勝慣性負載在發動剎那間的慣性力矩,而變頻器一般允許1.5倍過載。
2、操控精度。伺服體系的操控精度遠遠高于變頻,一般伺服電機的操控精度是由電機軸后端的旋轉編碼器確保。有些伺服體系的操控精度乃至到達1:1000。
3、使用場合不一樣。變頻操控與伺服操控是兩個范疇的操控。前者歸于傳動操控范疇,后者歸于運動操控范疇。一個是滿意一般工業使用請求,對性能指標請求不高的使用場合,尋求的是低成本。另一個則是尋求高精度、高性能、高呼應。
4、加減速性能不一樣。在空載情況下伺服電機從停止狀況加工到2000r/min,用時不會超20ms。電機的加快時刻跟電機軸的慣量以及負載有聯系。一般慣量越大加快時刻越長。
標簽:   伺服電機 異步電動機 東莞電機 變頻器